<
111bu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横刀十六国 > 横刀十六国 第297节
    刘牢之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,在战场的表现堪称有勇有谋。

    剿灭泰山寇如此,今日之战亦是如此。

    “尔等若是惜命,可留在此地,愿战者,随吾追杀!”长槊向后一招。

    黑云骁骑早已认准了他,又如百鸟朝凤一般集结而来。

    “杀!”一个简单的回应,让士气高涨起来,士卒们也不知疲倦一般。

    刘牢之换了战马,又是第一个冲了出去。

    “能与刘道坚并肩而战,死而无憾也!”苏权策马追了上去。

    诸葛侃、高衡、何谦跟刘牢之一条心,自然也不甘人后。

    黑云骁骑死死咬住燕军,不给他们任何喘息之机……

    高云带着步骑赶到白波谷,看到的只有尸体。

    “禀将军,刘校尉率军追杀燕军而去!”斥候在此等候多时。

    “燕军援兵在何处?”高云问向其他斥候。

    “离白波谷五十里,万人左右!”

    “这个刘牢之好生鲁莽,三千军就敢追进别人的老巢。”有黑云将不满起来。

    摆在高云面前有两条路,其一,固守白波谷,坐视刘牢之被敌军围攻,这是最稳妥的策略。

    其二,挥军北上,与燕军大战,风险巨大,如果不能快速解决这部燕军,慕容垂在平阳的大军随时南下。

    不过高云没有任何犹豫,“殿下常言:最好的防守是进攻,欲防守白波谷,必先断慕容垂一指!慕容垂不知我军之勇猛,燕军定有轻我之心,令,大军北上,迎战燕军!”

    刘牢之等人的加入,大大提升了高云部的战力。

    战机稍纵即逝,而高云敢于进攻。

    李跃一直提倡进攻精神、战斗欲望,高云在讲武堂深造数年,深得李跃之精髓。

    梁国立国才两年,黑云军正处于青年时期,很多将领没过二十,便独领一军,精神、欲望都不缺。

    不过众将略有迟疑。

    高云脸色一沉,手按剑柄,“养兵千日用在一时,此战之关键就在今日,畏缩不前者,斩!”

    吃掉这两支人马,灭燕军之气势,然后就可以凭借白波谷与慕容垂对垒。

    这一战只要挡住慕容垂,打个平手,整个战场大形势就会逐渐倒向黑云军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,此战燕国十几万人马,而且还是骑兵居多,粮草需从幽州千里迢迢转送而来。

    若不是截获了张平储积在太原的粮草,慕容恪、慕容垂都耗不下去。

    “领命!”众将一震,眼神坚决起来。

    第三百八十七章 选锋

    “并州全境已为我大燕所有,梁王屯兵野王,逆势而谋上党,大不利也,不如退兵,两家罢兵言和,各安国境如何?”

    李跃万万没想到,慕容恪居然来信劝自己退兵。

    崔宏喜道:“定是燕人气力不济!”

    张平丢了并州,但在军事上并没有失败,而是被叛徒里应外合。

    退守上党后,吸取教训,坚壁清野,加固关隘、城池,防守的滴水不漏。

    弄得李跃和慕容恪都拿他没办法。

    不过这个时候退兵,就前功尽弃了。

    慕容恪攻下了并州大部,吃饱喝足,李跃却没得到任何好处。

    “看来慕容恪有几分退兵之意。”李跃来来回回看了几次,慕容恪好歹是天下成名已久的人物,字迹却带着几分秀气,完全不像是一个杀伐决断的名将。

    崔宏道:“我军若是退走,张平死灰复燃,或许张平与慕容恪达成某种协议?”

    上党威胁不了燕国,但一定能威胁中原。

    张平迟早是个祸患。

    “张平信义全无,慕容恪不会相信他的,这封信应该是来探探我们的决心,回信一封,邀慕容恪南北夹击上党,然后一决胜负。”李跃太了解张平这种人了,也了解慕容恪。

    燕、梁之争,一时片刻难解难分。

    梁国的底盘在中原,燕国的底盘在辽东,慕容恪应该是感觉有些吃力了。

    同样,李跃也不想再耗下去,近十万大军,加上战马,每日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梁国家底也不丰厚。

    崔宏道:“殿下妙计,可以试探慕容恪的心意。”

    李跃摇头,“不是试探,而是真攻,上党威胁河内、洛阳、邺城,孤势在必得,他不愿打,就让他看看我黑云男儿的实力!”

    休整了这么多日,黑云军将士的士气、状态都在巅峰。

    想要兵不血刃拿下上党,几乎没有可能。

    张平不见棺材不掉泪,以为占据了上党形胜之地,就没人敢动他,李跃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,让他见见棺材,掉掉眼泪!

    以武力促张平投降,同时向慕容恪亮亮剑。

    “若是张平投降慕容恪……又当如何?”崔宏担忧道。

    李跃笑道:“又不是攻打上党全境,而是先拿下天井关,威慑敌军,让张平、慕容恪看到我们的决心!”

    高云、姚襄、吕光在河东与慕容垂鏖战,也不知结果如何。

    不过偏师终究是偏师,不能将所有希望都押在他们身上。

    这场大战的关键还在于上党,河东只能影响大战的形势,却不能决定胜负。

    李跃带着亲卫巡视野王城北的天井关。

    刘歆《遂初赋》中有言:驰太行之险峻,入天井之高关。

    群山巍峨,耸立入云,山腰郁郁葱葱,敌军旌旗若隐若现。

    从春秋战国时起,天井关便是黄河之北的要冲,扼守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,干戈迭起,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张蚝攻陷上党之后,还在天井关之南修建了星轺驿、横望隘、小口隘、碗子城,只有一条阔三步、长四十里羊肠小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。

    张平敢以区区上党北阻慕容恪,南抵李跃,自然是有些凭仗的。

    回到大营,将士们已经集结。

    李跃带着宿卫站在前锋军之前。

    “擅攀援者出列三步。”亲卫大声将李跃的话重复出去。

    历次大战,都是前锋军攻坚,因此黑云军最勇猛的步卒都在此军之中,前锋军的前身是敢死营,一向悍不畏死。

    中原缺大规模的良种马,所以不得不重视步军发展,黑云军最早便是从山上杀下来的,平日训练也都是上山与猛兽搏杀,再险峻的山也难不倒他们。

    这是李跃敢打天井关的原因。

    “愿血战天井关者再出三步!”亲卫大声喊道。

    轰、轰、轰。

    四五千人,有一大半上前。

    剩下的人满脸愧色,不过李跃理解他们,这两年日子过好了,有了家室,也就不愿打这种九死一生的苦战。

    能有两三千人,已经相当难得了。

    说明军中血气还在。

    强逼那些不情愿的人上去,反而会坏事。

    “殿下,我等亦愿血战,不破天井关,提头来见!”今年武举的李武、李琦、李屹、赵贺四人拜在面前。

    高云麾下有了刘牢之、诸葛侃等人,李跃就将他们留在身边培养。

    “我等亦愿出战!”五百多名宿卫也一起单膝跪地。

    崔宏看着这些士卒,忍不住感慨道:“军心若此,天井关必破!”

    “壮哉,上酒!”李跃没有拦阻。

    雏鹰终究要自己展翅飞向天空。

    刘牢之、诸葛侃、何谦等野生将才打出了气势和威风,尚武堂的儿郎怎可落于人后?

    他们主动请战,李跃“老”怀大慰,选锋历来是华夏军队的传统。

    《六韬·武锋》:凡用兵之要,必有武车、骁骑、驰阵、选锋。

    岳飞麾下亦有踏白、背嵬、选锋三支强军。

    行军打仗靠的就是一股锐气。

    稍顷,一坛坛酒送了上来,辎重兵抬来长案,摆成一列,将酒倒入大陶碗中。

    李跃第一个上前,端起一碗酒,朝向众军,“万众一心泰山可撼,区区天井关,焉能阻拦我大梁的忠勇儿郎?诸君当为孤攻破此关!”

    说完,便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士卒们也一列一列上前,端起酒碗就灌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不破天井,誓不回还!”他们比李跃还要亢奋,喝了酒之后,眼底竟生起一抹暗红。

    “李武、李琦、李屹、赵贺听令,各挑选一百精锐,此战尔等当为前锋,不可坠了尚武堂威名!”李跃指着四人道。

    “领命!”四人站出,各自挑选士卒。

    有前锋军,也有宿卫。

    被选上的人一脸喜色。

    李跃又令人取来四百套盔甲,明光甲、冷锻甲、盆领铠、黑光甲等等只有将领才能穿的精甲,分给这些前锋死士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