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111bu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横刀十六国 > 横刀十六国 第35节
    李跃忽然想起曹魏,邺城曾是其都城,不过这乱世,曹魏的雄风早已远去,“今日起,入本将军麾下!”

    “谢将军!”曹堪大喜。

    有他带头,当场就有三四百人愿意加入黑云山。

    更多的人从家中赶来。

    李跃干脆亲自带着人挑选,白发灰发的不要,拖着鼻涕的半大孩童不要,伤残的不要,背后有伤的不要,其中居然还二十多个悍妇,被亲卫们摸了出来……

    忙到晚上,选出一千三百人,编入战兵之中。

    吞并季家堡后,黑云山人口超过一万,兵力扩张到三千余。

    七千人养三千兵肯定不可能。

    只能走秦国的路子,且耕且战。

    周牵建议道:“季家堡虽然坚固,但不可抵御大兵,属下建议此堡只作屯兵之所,丁口迁至山下,一旦遇敌,可避入山中,此外将人口隐藏至山中,也可避人耳目。”

    当初高力禁卫之所以失败,是因为黑云山崎岖泥泞的山路,在平原上,哪怕有坞堡,李跃觉得胜算也不大。

    被羯奴攻陷的城池坞堡不知有多少,还是黑云山安全。

    “此事当尽快施行。”李跃揉了揉太阳穴,想起自己两天两夜没睡觉了,不过精神还是那么亢奋。

    任何时代,第一桶金总是最难的。

    黑云山加上季家堡,一个完整的板块已经形成,进可攻,退可守,牢牢扼住汜水中下游和黑云山。

    送走周牵,李跃才困意上涌,倒在床上就睡着了。

    醒来时,天还是亮的。

    却已经是新的一天,头脑也清晰了许多。

    周牵正在动员堡民,很多人都不情不愿,不过在曹堪的劝谏下,还是开始搬迁。

    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,李跃想到一个问题,士卒的田地解决了,他们的却没有。

    “斥候何在?”

    过不多时,十几个斥候都伯赶来。

    “将季家堡周围两百里的地形、势力摸清楚,尤其注意何处适合耕种,做成沙盘。”

    沙盘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,两百多年前的马援已经弄出来过,没什么技术门槛,李跃用泥巴捏出黑云山的地貌,斥堠们头脑灵活,一看就学会了。

    “遵令!”斥候们听令而去。

    中原百战之地,人口凋敝,重现了汉末白骨露于野、千里无鸡鸣惨象,一个小小的季家堡,周围就有大量的无人区。

    加上今年持续的暴雨,荒草漫天,更显荒凉。

    每人十亩田地自然不够。

    隋唐之际,每个府兵直接分百亩土地,从而奠定了府兵的强大战斗力。

    府兵均田其实就是延续秦朝的耕战和汉朝的屯边之策。

    如今人口超过一万,李跃自然要为他们寻一条活路。

    中原自古就是钱粮重地,如今雨水充足,土地也跟着肥沃,守着这么多的无主之地,当然要开垦。

    斥候效率颇高,加上之前足迹就遍及周边,不到两天,沙盘就制作出来。

    放在更大的地缘背景里,李跃才认出黑云山的前世今生。

    此山是嵩山的延续,当年游嵩山时,曾仔细看过景区的地图,依稀记得此地名为浮戏山、阳城山。

    隋末以来历代农民起义军,皆啸聚与此,元朝时,义军抗元而在此修筑山寨,坞堡林立,最出名的有黑风寨、八峰障寨、将军寨等等。

    还有众多的道观,也算是道家圣地。

    毕竟老子的归隐之地老君山就在这伏牛山系。

    黑云山南接登封,东连荥阳,中有山峰一百余座。

    周围有密县、京县、巩县、荥阳、登封、费县等城池,正北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,也叫汜水关,与黑云山的山势相连。

    西北就是汉家故都洛阳。

    难怪薄武说此地是英雄用武之地,从地缘上看的确如此。

    不过若是天下大乱,军阀混战,此地倒是风水宝地。

    现在北面是羯赵,南面是重振旗鼓的东晋,司豫二州夹在中间,荥阳又在石虎的眼皮子底下,稍有动作就会引来羯赵大军的报复。

    世道越乱,粮食越贵。

    粮食才是真正的刚需,没金银钱帛,人还能活,若没有粮食,人就不是人了……

    望着沙盘,李跃选了两块地,一块是黑云山与季家堡之间的三十里荒地,以前是“战略缓冲地”,季雍当然不会在这里耕种。

    另一块则是汜水下游的洧水流域,夹在登封与密县之间的一块河川,因时常有猛虎出没,被当地成为虎踞川。

    洧水正是从黑云山所出。

    土地在这年头不是稀缺资源,人口才是。

    选定地方,李跃亲自带人先开垦汜水平原。

    此地原本就是上等田地,因战乱而荒废,长满了杂草灌木,不过底子还在,水渠、阡陌依稀可见。

    耕田绝不是伸手就来,第一年开垦,第二年养地,第三年才会有收成。

    有底子在,可以免去养地的时间,只需开垦,烧了草木灰施肥之后,便可耕种。

    黑云山上的男女老少全都下山。

    他们的积极性远超李跃的想象,季家堡的人争取表现,也极为卖力。

    兵荒马乱的年代,种田也是一种奢望。

    为了刺激他们的积极性,李跃下令日后此处为屯田,官八民二,与慕容家齐平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高昂的田租,他们依旧欣喜若狂,勤快的有些极端。

    每天天没亮他们就起床,埋头在荒地之间,季雍不是豪爽之人,整座坞堡,铁制农具不到五十件,其他的都是木制的。

    靠简易的木制农具,他们一直忙到深夜……

    李跃心中有些五味杂陈,这或许是华夏文明能在黑暗历史长河中延续下来的真正原因。

   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。

    既然府库中有铁,放着也是放着,铁匠也是现成的,李跃下令打造农具,将堡中的牛驴骡子等牲畜也拉了出来加入开垦大军中。

    第四十四章 人情

    除了一千斥候,几乎所有人都投入劳作之中。

    有了铁制农具和牲畜,效率大大增加,十余天的功夫,汜水平原就开垦的七七八八,李跃账下又多了九千七百亩上等田地。

    忙完汜水平原之后,李跃带着斥候开始清理虎踞川。

    人少了,野兽就多了,林川也更有原始特色。

    老虎没见到,野鹿、野羊倒是见了不少,一群一群的,往深处探寻,居然还有一群千匹规模的野驴群。

    望着川中遍地的野兽,李跃心中一动,“此处不必开垦,作为我们牧场!”

    季家堡的北面,汜水上游还有很多荒地,往那边开垦也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没有油水,对粮食的消耗太大了。

    难得黑云山附近还有这么一块宝地,全部推平改成耕田,有些暴殄天物。

    黑云山附近原本也有很多野兽,但捕猎过度,全都逃进深山。

    李跃吸取教训,细水长流。

    “将军,枋头送来一千副刀矛弓箭,陈留送来利刃十口,郑、王两家各送五甲、十马回谢。”斥候从北而来。

    李跃问道:“广宗没有回应?”

    “未有。”

    人情往来,有来有回。

    李跃本意就是攀上乞活军这条线,但广宗没有动静,让李跃有些拿不稳他们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这种事情只能去请教薄武。

    李跃遂带着人步行回堡。

    感觉没马实在有些不便,来回麻烦,斥候传递消息也受影响,现在有了季家堡的粮食,养几十匹马问题不大,不过几十匹马满足不了要求。

    想起虎踞川中的野驴群,李跃心中一动,把它们驯化了,也能勉强一用。

    跟马比,驴子的优势太多了,没那么娇贵,出生后五十天后开始吃草,好养活,还能跟马交配生出骡子。

    这么一想,弄出一支骡驴骑兵凑活着用,也不是不行……

    中原地处平原,需要一支机动的骑兵。

    回到黑云山,李跃的草鞋都踩烂了,换了一身衣服才去找薄武。

    此地在后世是风景名区,适合养老,李跃在山下打生打死忙里忙外的,薄武却悠哉游哉,胖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按说李公不会在意我们。”薄武摸着双下巴道。

    李跃思索了一阵道:“会不会我们攻打季家堡,动静太大,让广宗那边不满?为了避嫌,所以躲我们远远的?”

    虽然同是乞活军,但风格却大为不同。

    黄河以北早就臣服于羯赵,是真正的乞活,黄河以南是当年不肯屈服之人从河北逃窜过来的。

    陈留乞活帅陈午在河内被石勒击败后,流窜至陈留,临死前曾留下“勿事胡”的遗言。

    薄武道:“除了动静太大,还跟氐人走的太近了。”

    李跃一愣,当初不是说苻洪跟李农关系不错吗?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