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111bu小说网 > > 那年烟雨落金陵 > 第65章
    “已然请了太医过去诊治,”符津睁眼说瞎话,莫说是宫中御医,就是寻常大夫都不敢登门替他诊治,他特意让人去太医院叮嘱了一番,哪个敢上门寻他的晦气?

    楚逸轩心满意足,环视一周,似告诫又似震慑:“诸位大人怎么不落座呢?都对我房里事感兴趣?”

    顷刻间,诸位官员坐的整整齐齐,楚逸轩看着这些人服帖这才不紧不慢的坐回苏念卿身侧,略带歉意道:“对不住,我名声太差,让郡主跟着我受委屈了。”

    苏念卿不知他从哪生出这么些歉意来,搬弄口舌的又不是他,且人多嘴杂,镇北王府刚出事那会儿,比这更难听的言论自己不知听过多少,若事事都要计较上心,那自己只等着被众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就是了。

    苏念卿如实道:“有什么对不住的,又不是你的错,就是没嫁你那会,比这难听的闲话都多了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谁惹郡主不高兴了,郡主告诉我,我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一个一个割了他们的舌头?”苏念卿打断他:“人是为将来而活,何必拘泥于过去呢,不开心的事过了便过了,若时时都念着他,不是平白给自己添堵嘛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驾到!”

    大太监振声高呼,众人慌忙起身亲迎,楚逸轩不着痕迹的扶她起来,而后随同众人一同叩首,宣隆帝经过二人身前时顿步引二人起身,不忘拉着二人亲切的调笑道:“朕就说嘛,这桩婚事准没错,真真的一对璧人。”

    在朝官员并亲眷跟着附和,宣隆帝这才摆手道:“都起来吧,今儿是小年宴,诸位不必拘束。”

    宣隆帝在主位落座,众人才纷纷入席,管弦丝竹纷沓而至,各类珍馐数不胜数。宣隆帝率先举杯:“愿我大邺风调雨顺,百姓富足。”

    “愿陛下千秋万代,四方来贺,”众人齐声应答,随后满饮此杯。在没人注意的角落,楚逸轩将苏念卿手中酒盏夺下,两杯入肚,不忘召来随侍吩咐:“煮碗百合牛乳羹来,拿炉子煨着,要热乎的。”

    苏念卿不禁好笑:“没那么娇气,尝一口两口不打紧。”

    楚逸轩则反问:“郡主若知当年那酒会伤了脾胃,还会那么喝吗?”

    “当时纯属没控制好情绪置气而已,”跟别人置气,也跟自己置气,一杯杯的灌下去,又辣又苦,在自己都要麻木的时候,一股血腥直冲鼻腔……其实现在想想何必呢,明明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,分明不用跟自己过不去的。

    李塬离得远,听不清二人说些什么,只单纯觉得二人有说有答刺眼的紧,不多时便借口离席。梅妃看楚逸轩对她殷切关怀,他眉眼间的笑意都不觉多了许多,羡慕嫉妒同时涌上心头,其间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清楚;宸妃更是将这些细微表情尽收眼底,四个人三出戏,着实好玩。

    “妾敬梅妃姐姐,”眼见她入神,她接连提醒了数声那人才终于给了些许反应,宸妃调侃道:“姐姐瞧什么呢这么出神?”

    宣隆帝闻声望来,数道目光在她脸上打量,她压下心中的妒意平和的解释:“近来有了身子,精神不济,让诸位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“太医可诊治过了?”

    梅妃如实道:“陛下面前不敢妄言。”

    宣隆帝老年得子自是喜出望外,整个人都显得年轻了几岁,大加恩赏不在话下,倘或没有另外一件烦心事的话,他这个小年宴应当过的无比舒心,可事不凑巧,靖安境内的线报终于到了。

    这信件是先到楚逸轩手里的,他匆匆扫了几眼神色骤冷,苏念卿见他神色有变,不免疑惑:“出什么事了?”

    “不是什么大事,臣来处理,”他迅速调整面部表情,尽量显得亲和些:“本想同郡主一起回去的,不成想事发突然,待会儿我让符津送郡主回去,天寒地冻,郡主早些休息。”

    他不愿多说,苏念卿也不细问:“你有事尽管处置便是,不必管我。”

    他略带歉意的笑了笑,起身离席,不多时,宣隆帝听人耳语几句后也骤然离席。年宴上众臣推杯送盏,书房内,君臣二人两两相对,神色冷峻。

    前些时日宣隆帝命人去查靖安王私营铁矿一事,原以为只是空穴来风,可据探子回报,这事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无可辩驳了。

    宣隆帝将密信拍在案上,气得脸色涨紫不住的咳嗽。楚逸轩面无表情的立在阶下,等人咳的差不多了这才开口淡淡道:“陛下息怒,气急伤身,眼下这事如何处置,还是要请陛下拿个主意。”

    “就地斩杀,五马分尸,再诛他九族……”明显是气的狠了,也难怪,盐铁酒历代都是官府私营,靖安王把主意都打到这上面来了,简直是上赶着作死。

    “白珩,你替朕走一趟,帮朕除了这些乱臣贼子!”他提笔在纸上潦草的写了几笔,又加盖玉印:“必要时,朕准你调用宛城军。”他这是打算敲山震虎还是杀鸡给猴看?

    楚逸轩眉梢微挑,宛城军驻地离靖安最近,宣隆帝这是怕有些人拥兵自重,连最坏的打算都做了,不等他细想,又听宣隆帝嘱咐道:“你刚成婚,就让你这么来回奔波朕也过意不去,你把诺诺带上。”

    楚逸轩心内有些不悦,不等他设法推脱,门外小太监匆匆来报,说是王国舅请见。宣隆帝心下正乱,不太想见他,正想随口打发了,又听那小太监道:“国舅爷说他正是为了靖安王的事来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