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111bu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越古代之奋斗 > 第122节
    宁松暗叹口气,算了,日后有能力就给她备份嫁妆,嫁了人也就不是他的责任了。

    又过了一会儿,宁若兰联系的几家都陆续过来了,一时间五六个粥棚连在一起,几百米的范围内热气腾腾,香味扑鼻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灾民蜂拥而来。

    彼时曹县爷正挽着裤脚带着衙役从衙门那出来,要赶着去接募捐来的粮食。走到西街这,老远就瞧见前方烟气滚滚,衣衫褴褛的灾民挨挨蹭蹭的挤在一起。

    “大人,前方是县里几个大户人家正在施粥呢。”

    前去打探的衙役回来报告,言语间不掩自豪之色。

    曹县爷暗暗称奇,没想到松江县这么个小地方竟然有如此识大体的人家。于是急忙问说都是哪几户。听衙役报出景惊蛰家里人时,曹县爷拈着胡须,连连颔首。

    说曹操曹操到,景惊蛰和铁锤也正要来找曹县爷,双方在西街碰到,曹县爷就把他一顿夸奖。等景惊蛰说出施粥乃是他内人提出来的时候,曹县爷惊讶的瞪大眼睛:“没想到景掌柜的太太竟然如此深明大义,又如此菩萨心肠,真乃商人的典范啊。”

    曹县爷夸了一下会儿,见前方等着领粥的灾民越来越多,不由蹙着眉头担忧道:“这么多灾民涌过来,要是都知道规矩还好,就怕有人存心捣乱,若是疯抢起来,那就糟了。”

    景惊蛰也正担心这件事,他来着见曹县爷,就是想请曹县爷出面震一震,不然他真不放心媳妇一人在那。

    几人正担忧,就见前面施粥的地方突然来了几十个身高体壮、彪悍如牛的大汉,每人手里都提着一根木棒子,凶神恶煞的分散到各个施粥棚子,瞧见灾民里有不安分的,上前就扯开嗓门唬两声,遇到蛮横的,二话不说一顿棍子下去,再刺的刺头也都蔫了。

    “这,这是谁的主意?”

    曹县爷看得目瞪口呆,急忙派衙役去打探。之前那个衙役急匆匆去了,没一会儿又急匆匆回来。

    “据说这是景掌柜太太的主意,那些大汉都是从灾民里挑出来的,每人每天十个铜板,管一顿午饭呢。”

    曹县爷这会儿已经不能用赞叹来总结了,而是直接拍着景惊蛰的肩膀道:“景掌柜真福气啊!

    人家都说娶妻娶贤,景惊蛰这都不止是贤了,完全是左膀右臂的架势!难怪一个泥腿子,能在短短一两年间成了松江县的大户!不简单啊。

    曹县爷心里有了决断,又见景惊蛰不图回报的跟着跑前跑后,出钱出力,心里很感动,观察几日后,不仅亲自攥写了“仁义商户”的匾额给景惊蛰,又亲自上书朝廷,请求嘉奖景惊蛰。这件事被有心人散播出去,之前还在抱怨景惊蛰娟粮把他们都拉下水的几个掌柜的一听,全都坐不住了,一个个上赶着跑去县衙询问还有什么短缺的,表示赈灾人人有责,他们虽然能力有限,却也要尽一份心,总之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,而曹县爷拈着胡须语焉不详,太极打得不要太好。这些掌柜的对景惊蛰的机遇心热不已,不用吩咐,东西捐出去几大车,比之前曹县爷要求得还多出去几倍不止。

    景惊蛰和宁若兰知道了这件事,私下里暗叹:姜果然还是老的辣。

    后几日,远在香州的叶芷静和石少卿也闻得这边遭了水灾的消息,探得他们无事后,立即派人送了几车粮食过来,说是也表一表心意。宁若兰笑着收下,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下了叶芷静和石少卿的名字。

    凡是在灾难里出过力的,宁若兰都记了下来,不为别的,只想着日后安顿了,她要让得到帮助的人都知道是谁提供了无偿的帮助给他们,一来叫大家心存感恩,二来也给出钱出力的人一个交代,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,想来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。

    县里停留的灾民太多,善堂地方有限,曹县爷虽然努力安置,却仍然有部分人没地方住,大冷的天缩在街角,看着着实可怜。

    宁若兰把作坊运转了起来,招了好多没有地方去的灾民,虽然给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处,但是作坊的工钱却比之前要少一些,宁若兰给的说法是权当房费。不是她小气,也不是钱不多。而是她不想再出现被人当成冤大头的事儿。她给了这些人地方住,给了他们工作,但是要他们付出相应的代价,工作住处得来不易,这些人才会更加感激。升米恩斗米仇,相同的事,她不会傻到再干一次。

    招工的时候,宁若兰特意强调了一点:对比柳树村,其他村子的人要更加优先。这叫得知消息的柳树村人捶胸顿足,大骂之前去宁若兰作坊闹事的人。若不是没他们闹事在先,这会子凭着景惊蛰是柳树村人这一点,他们柳树村的怎么着都是最最优先的!一时间,原先闹事的人混在灾民里更加抬不起头,心里也对自己做过的事悔恨不迭。

    大水闹了一个月才慢慢消退,松江县下边的村子,除了最开始发水时的伤亡,之后就再无意外伤亡。而且灾民安置的井井有条,既没出现灾民闹事的情况也没出现米价哄抬的状况,这样的业绩,叫曹县爷心底得意万分。不出意外,三年后,曹县爷定会高升。

    而之前曹县爷的上书,在灾情缓解后,朝廷也下了旨意。

    景惊蛰赐员外郎,赏银一千两。

    员外郎在这时是正官以外的官职,虽无俸禄,却也摆脱了农民和商人的头衔,成为了官宦,这对日后子孙的仕途来讲,是大为有利的。

    所以,日后朝廷双星的出身,大多数人都会道一句:“耕读世家。”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此时,景惊蛰得了员外郎的称号,四方贺喜的人就络绎不绝,景惊蛰和宁若兰连着摆了四天的席面才堪堪打发。

    喧闹散尽,景惊蛰靠在床头,看着熟睡中的宁若兰和两个一模一样的儿子,慢慢露出温暖的笑意。

    “谢谢你,媳妇。”

    随着话音落下,景惊蛰温柔的在宁若兰额头上印下一吻。

    宁若兰弯起嘴角,恬静安然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

    到此,正文已完。感谢一路陪伴的亲们,么么哒!

    第101章 番外一:小包子抓周

    洪水过后,松江县下边几个村子都要重新修建,一些地势低洼,房子都被冲没的人家,在曹县爷的协调下,村里都给重新划了地基,搬去地势高的地方。

    为防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,曹县爷决定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修筑河堤。不过,修河堤要银子,安顿农户也要银子,而朝廷给的拨款层层下发,等到了曹县爷手里头根本没剩下多少,曹县爷愁得本来形状挺好的胡子都被揪没了,最后只好又打起县上大户的主意。

    好在有景惊蛰这个朝廷特封的员外郎的例子,县上大户心底多少都有点想法,曹县爷再去做工作时,就比之前发动大家给受灾的人筹款容易多了。

    景惊蛰和宁若兰商量后,就把这一短时间铺子里头的收入全捐了出来,银子数量不多不少,既不打眼,也不显得他们小气抠门。

    宁大庄搁宁若兰这养了十几天,稍微能动弹了就不想再呆。没脸呆啊!宁松见劝不动他,就只得跑去告诉宁若兰,他们现如今家里头的房子都冲没了,即便现在水退了,回了杨树村也没地方住。

    “我作坊那头有几间房子,是给做工的人住的,现在人少,还没住满,你带着爹和若梅去吧。”

    宁若兰想了会,给他出了主意。一来宁若兰不想出钱给他们租房,宁大庄看着像是后悔了,可这么多天却一句话都没和她讲过,她也没那闲工夫热脸贴冷屁股去。还有宁若梅,更是成天搁屋里头猫着,一点忙没帮就算了,可一到了饭点,出现的比家里头谁都快。而且,也是一句软话都没和她讲。二来,估计即便她出了钱,照宁大庄那副别扭样子,也不会高兴。所以何必呢!

    宁松也知道自家爹和小妹什么德行,对宁若兰提的建议很快就高兴的接纳了。当天,就把为数不多的东西收拾归拢好,带着宁大庄和宁若梅去了城南边宁若兰的作坊安顿。

    宁若兰又给宁松安排个事干,开始就叫他跟着在作坊里做事,待遇和普通人一样。宁若兰也不瞒他,只对他讲日后干得好了,就叫他做个管事,活轻松不说,挣得也多。宁松心里感激,干起活来更是拼命。

    宁若兰也为宁松发愁,如今家当都没了,宁松眼瞅着大了,若是不赶紧攒点银子,恐怕娶媳妇都难。张氏这个害人精没了也好,最起码在宁松的婚事上不会再弄幺蛾子。这几日她冷眼看着,青草可是时不时就送点小吃食过去,俩人虽没明说,可那意思也挺明显的。对这,宁若兰也是乐见其成。

    青草是个好样的,勤快,能吃苦,人也实在,配宁松绰绰有余。日后,宁松就是家里头的顶梁柱,娶媳妇娶个贤惠的,可是惠及几代子孙的事。

    忙忙碌碌,转眼两个小包子的周岁生辰就到了。

    这日,景惊蛰和宁若兰家里从早上起就没断过人。不论是冲着景惊蛰和宁若兰铺子来的,还是冲着曹县爷面子的,全都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,提的礼物也是一个比一个的贵重。有好些宁若兰都不打算收,只挑里头不打眼的收几件,其余的全准备退回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