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111bu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成为了道医之后 > 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502节
    转头看向萧瑀。

    萧瑀和傅奕原来吵架就吵输了,但是依然想要战斗。

    而且李世民看向了他,就说明自己还只能站着佛门这边,不能改换阵营。

    “高道不忌僧。”萧瑀似乎和善,笑道:“老夫听说道人最是恭谦,没有听说过自己说自己是高道,更何况老夫观李大夫年纪尚轻,却在陛下这老聃圣人之后面前号高道。”

    李郸道认真回道:“佛家言,天上地下,唯我独尊,这言论比我可过激多了,我自称高道,自然是我道行高,德行高,而不是资格高,年纪高。”

    傅奕也开口支持李郸道:“佛教就是蛮夷的宗教,只有道教是我本土的宗教,既然我们有了道教,又何必去信胡教?本质其实是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蛮夷来我中国学习礼义。”

    “我中国却向蛮夷学习宗教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是乱了套了吗?”傅奕哼唧道:“和尚拜道士为师,就跟小国王子来中土求学是一样,我是没有觉得有什么稀奇的。”

    傅奕一开口,便把萧瑀的嘴巴堵住了。

    两个人经常因为信仰不同,政见观念不同而吵架。

    萧瑀没有容人之量,连房玄龄,杜如晦,长孙无忌等人跟他做对都要诬告。

    但这其实是萧瑀的自保之术,他是前隋皇亲国戚,只能用来平衡李世民的麾下。

    这是另一种智慧。

    要不然萧瑀也不会六次罢相,六次回来。

    “灵感寺已经封寺多年,要开寺还得有个缘由。”

    李郸道开口:“为先皇后,隐太子,海陵刺王殿下祈福如何?”

    李郸道一句话便拿捏住了李世民。

    窦皇后是信佛的。

    “准了。”李世民挥手:“你那两个弟子德行如何?可能为一寺主持?”

    “我那大徒弟八戒和尚,佛法高深。”

    “其曾经一步一步欲往天竺欲问佛陀真经,等行至敦煌,便自悟了,如今隐约有大宗师气象,发现中土便有真经,不必外求。”

    李郸道自然对八戒和尚一阵胡吹。

    不过“灵感寺”取自观世音,其全称为“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。”

    可以说是灵感寺就是观音禅院。

    李郸道将灵感寺要来,一是为八戒和尚谋个禅宗道场,二是回敬观音。

    “灵感寺名名声不显,还请陛下再赐一名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是祭奠母后,和朕的两个兄弟,那便对应东宫吧,东宫青龙主之,改名叫青龙寺吧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陛下!”李郸道得了赏赐。

    而李世民点点头,随后又问起了旱情,还有旱区移民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今年若无外犯,便不再打仗,百姓修养生息恢复民生要紧。”李世民开口道:“但突厥之患依然如梗在喉,如今虽然结成盟约,却不可不防,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应对之策?”

    “修补长城如何?秦长城虽然失修了一部分,但要修补还是可以修补的。”萧瑀开口。

    李世民想想,这似乎是个可行的办法,但是调用民夫太多了,容易造反。

    前朝就是因大运河埋下隐患的。

    “突厥并非如我中原一般,说合兵就合兵,颉利可汗十万大军乃是调动了十几个突厥部落的兵马而成。”李郸道直接开口道:“臣建议分而化之,教化为上。”

    房玄龄也点头:“臣的主意和李大夫的主意不谋而和,如今既然开了榷场,要和那些突厥互市,自然可以选择资助一些突厥小部落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各个部落之间不能聚力一处,突利,颉利,或者前隋义成公主,萧皇后,杨政道伪隋政权,便不可聚起大股兵马南下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可在榷场边建立城池。”李郸道开口:“军队屯田,为来往商人保驾护航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为商人保驾护航?商人逐利,如同逐臭之蝇。”李世民对商人天然不喜。

    李郸道开口道:“陛下如果想要快速富起来的话,那么这边疆贸易的税收便是一笔不小的财富。”

    “保护商人,是保护那些交税的,爱国的商人,那些走私的,通敌的,逃避赋税的,自然也要靠边境官员,军队打击了。”

    李郸道开口:“当年汉武帝设立西域都护府,便将西域的财富源源不断输送到中国来,陛下自然也可以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现在满脑子都是搞钱,现在太穷了。

    能让自己钱袋子鼓起来才是真的有底气。

    “你细细说来。”

    李郸道知道李世民缺钱,当然不会吊着他,而且这也是李郸道未来向外传道的一环,李郸道要在边疆建立道观,教化塞外突厥,甚至伐山破庙,收伏一些护法神灵。

    第736章 太史令傅奕

    建立互市榷场,修建城池,驻兵囤田,移一部分灾区流民到黄河以北,关外包头之类的地方,算是唐代版本闯关东。

    而且这块地方十分适合养马。

    到时候打通了西亚商道,贿赂突厥小贵族,为李唐骑兵买马,以及最重要的充实皇帝的钱袋子,引进各种植物种子,奇珍异宝。

    李世民听着这白马之盟被李郸道逐字逐句的解读,里面竟然大有玄机。

    心道:真他娘是个人才,可惜朕实在没有把握驾驭。

    李世民想了想,为自己赚钱这种要事,一定要派亲信去。

    尉迟敬德便挺知兵突厥的,可以作为行军大总管,前些日子也封了他做“国公”,正合适管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玄武门的常何,也可以外放了。

    李大亮也是个人才。

    反正李世民觉得随着这些人折腾,肯定是包赚不赔的买卖。

    于是令六部讨论将连着吐蕃,突厥,乃至于再往xj那边诸多西域小国一带与大唐交接的地方,重新划分了行政机构。

    六部官员参考汉时西域都护府的做法,又结合如今实情。在河西走廊设立“税关”,屯兵驻守。

    又在丰州,甘肃突厥和吐蕃国相临之地设重镇,还有什么松漠都护府,单于都护府,饶乐都护府等,都是照搬的汉制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府外,原本的敦煌,张掖,龟兹等地,依然做为要道,设关卡,做咽喉,屯田守疆。

    只是不成想到,竟然切割划分出了十六个府、州、郡。

    其下辖制有上百个县或者重镇,但是基本上是地广人稀,汉民少,而其他少数民族多,很多地方要从零开始。

    而刚刚那群失守城池的官员如今也有了去处,送到西域,塞外,去给李世民啃生翻,赚钱,教化去。

    干得好,放你回来,干的不好,拿你问责,数罪并罚,全家流放。

    而除了这些官员,全国监狱里面那些囚犯,除了罪无可恕的,全部流放边境去,给我屯田守疆土。

    若是有人沦为乞丐,流民,而四肢健全,脑子没有坏掉的,也送着去边境屯田。

    李郸道这却是对“丐门”的怨念,这群丐门子弟,整天不干好事。送到边疆去跟突厥打交道。

    而真正活不下去的老百姓,去了屯田之地,也能有吃有住,总比当流民好。

    一去开荒,便有授田,三年免税,五年半税,还能重立户籍,一般来说这些流民乞丐,都是随遇而安的,对朝廷的安排不会有抵抗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社会不稳定因素基本送到了外面去,造反的人肯定会少很多。

    只是其中要消耗的粮食,消耗的人力物力,只怕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李世民只能当自己还在跟突厥打仗,从石头里都要榨出油水来,等着明年,屯田有了产出就好了,不说自给自足,起码用大运河从南方调运粮食的压力要少许多。

    然而设立了这么多的府县州,还有塞外重镇,不可能只让军队掌管,那只会更乱,而刚刚任命的那些人,又远远不够,李世民只能允许他们临时在当地选贤才举荐为官。

    又做下决定今年九月开启贞观元年的科举,培养培养自己的人才亲信。

    随后的朝会又是大旱蝗灾的问题,治理方案已经提出来了,只看地方官如何做的了。

    等着朝会结束,李郸道出了宫,本来想去找八戒和尚跟法海的,让他们收拾收拾去青龙寺打扫打扫,择吉时开寺,重拾香火。

    却被傅奕叫住:“李大夫果然有诸葛之智。”

    李郸道跟这位反佛斗士神交已久,之前就想要去拜访他,可惜玄武门之变提前了一年,便未曾拜会,但也交换过名帖了。

    “太史令过奖了。”李郸道作揖。

    “哪里是过奖。”傅奕道:“你既会八阵图,知天文地理,能治民晓兵事,是个全才了,陛下有你辅佐,我们这些老骨头,也可安然身退了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在边境设府过多,只怕十羊九牧,往后还会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况。”

    李郸道笑道:“陛下应该是想将开国爵勋的封地分封到边境去,甚至以后有皇子,不能继承皇位的,也会打发去做诸侯王。”

    傅奕想想:也是,如今那边就是一些荒芜之地,管他尾大不掉还是掉,只要长江黄河一带拿在手里,便已经是“中国”了,而那些土地,顶多算是“武功”。

    比如汉武帝,有个“武”字,便是因其有此“武功”。

    要是真能“尾大不掉”,说明也已经足够繁荣了,可以为后来者作为“疆国版图”,所谓“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”的由头。

    而且突厥人,或者匈奴,或者党项人,女真人……

    这些游牧民族都是难啃的骨头,那些人能啃下来,让他们在哪里建国又如何?

    还不是中国的根?要向大唐进贡称臣。

    “这白马之盟,只怕坚持不了几年。”傅奕道:“萧皇后还在塞外,义成公主那个疯女人只怕更是不会罢休,还是多事之秋啊……”

    傅奕感叹着,突然话锋一转:“我与李大夫的师父孙思邈真人神交已久,不知可否能让李大夫引荐一番?”

    孙真人今日已经到了长安,还有路上新收的弟子孟诜,以及之前在麻姑山闲得蛋疼的卢照邻。

    以及一些因仰慕孙真人而主动追随的人。

    如今孙真人正在太医署里面。

    主要询问自己编写的《千金方》怎么还没有刊印天下。

    却是李世民要跟孙真人亲自碰面,才会答应以做“贤名”的。

    李郸道自然答应了下来:“太史令在天文上面的造诣不小,我师对此也略有研究,想来其中应该有共通话语。”